太极拳之道以柔为主,所以遇钢即柔,就是遇钢以柔化之,并不失其机,为迅速得以机隙,技击着重在弹性劲的锻炼。 因遇击劲必须松开,一松开才能立时弹出。 是以手领身动作为主,身法是随手法变动而变动的,这是顺迎对方的要劲,以解脱手法(或被拿)。 陈凤山长子陈国安(右)、次子陈国瑞(左)推手 有利于还击的原则,周身要连贯,关节要放松,转弯磨角要灵活,身上滞气要除掉,虚实互相变换,处处顺其自然,周身一气相连,步要稳重巩固,放而能收,收而能发,手眼身法步合为一体,处处意要用到,如熟练后,对方势来,已知其用,眼到意到四肢早已出迎,不用思索,手足早已为之,实非虚言,久练之后,势势到家,周身灵活,用意周到,气力运用自如(气非滞气,乃是正气浩然之灵活园气)。 所谓拳打不知谓,迅电不及掩耳也,练拳要得朋气壮,手捷眼快人不得规其方,我独能运其技,故在练拳时,愈熟愈佳,用时愈快俞妙,眼、意、劲三者相连,就是眼到、意到、劲也到,快莫快于此,入出爽快,吞吐相连,虚实转换,承上启下,始能练到出神入化之墙其中机动变诈,声东击西,撞南打北,上击下取,上引上击,上引下击,使对方上下左右不能兼顾,四面八方无立足之地,尤如踏入滑冰之上,身手不能自主耳。

诱之使来,逼之使去,引之使惧,推之使退尚能如似练习,从容应付,有心手足之方,练法至此,则胜算可操矣,太极拳在他人犯拾肘,不观其喘息,即使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