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清,咸丰年间。 郑州东大街住着一个侯选的主薄(官名办理文书事务者,或称典薄),名叫刘克谦,忠厚正直,急公好义,因年老在家居住。 每天黎明即起,打扫庭院后便挎篮去拾粪,已成习惯,天天如此,从不间断。 有一年冬天的早上,他正在孔庙前边的牌坊下拾粪,忽然间有一个骑马人,走到牌坊后边小解后,匆忙骑马飞奔,从马上掉下来一个布包,他也未发现,只顾骑马而去。 刘克谦走向前去把布包了起来,喊叫骑马人,那时骑马人已经不见踪影了。 他掂着,感觉沉重,到家打看一看,原来是六封银子,每一封都是五十两一锭。 他将银两仍原封不动的包好。 心想这一定是谁家办急事,走的慌忙,要是发现丢了银两,一定着急,会回来寻找。 刘克谦连吃饭也不顾回家,唯恐失主错过去,他一直等到天过午时,看到骑马人累的满头大汗,瞪着两眼低头寻找什么的样子,边唉声叹气,面带愁容。 刘克谦便走向前问道“老弟有啥事? 刘克谦又问清原委就从椅子底下拿出那个布包,你看是不是这个? 说罢要拿出五十两银子给刘克谦。

说着又劝那人赶快回去办事以后要小心。 那人连连道谢而去过了约一个月光景,银人和他的主人,一起从汴京回来,专程登门向刘克谦再三道谢,并给刘家送来一块“拾金不昧”的金字隔,挂到刘家大门上,至今传为佳话来一把椅子,坐在大门口等候失主。